近期频发!低血糖它伤脑、伤心…严重时致命快!医生提醒:**时间应这样做发表时间:2021-06-24 11:34 生活中,一提到“高血糖”, 大家都如临大敌, 随口就能说出它的几条“罪状” 而对于「低血糖」, 态度好像截然相反 ↓↓ ![]() ![]() (图片来源:微博截图) 真的是这样吗? 医生提醒: 低血糖带来的危险, 远超你的想象! ![]() 滚滚车流中、自动扶梯上 这样未知的晕倒太危险… ▫6月18日,江苏淮安 ![]() 一名男子骑车途中突发低血糖,晕倒在车流中。所幸民警和热心市民及时发现救援,男子经医院救治已经清醒。 ▫6月9日 浙江吴兴 一女生等公交时发生低血糖,头朝地重重摔下站台。要是老人这样摔一跤,后果不堪设想。 ▫6月1日,上海 ![]() 一名女乘客由于未吃早饭突发低血糖晕倒,更危险的是,当时她直接摔倒在自动扶梯上,导致头发被夹。所幸,其他乘客大声呼救,站务员立即赶到现场按停自动扶梯,将其救出。 ▫前几天,济南 ![]() 在B150路公交车上,一名女乘客低血糖突然晕倒在车门处,公交司机一看情况,立刻实施了救助。 据生命时报:一般来说,夏季更容易出现低血糖。 因为夏季天气闷热,食欲降低,血糖来源减少,再加上常常睡眠不足,户外活动增多,血糖消耗增多,以及气温较高,胰岛素的作用可以更充分地发挥。 而这样的晕倒有太多未知的可能,危险也无法预料。 ![]() 什么是低血糖?它都有哪些症状? ![]() 据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刘佑韧医生介绍:低血糖是血糖低于正常的一种状态,血糖降低并出现相应症状及体征时称为低血糖症。低血糖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,而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血葡萄糖浓度过低综合征。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要分为交感神经兴奋和脑功能紊乱两大类。 ☞交感神经兴奋症状:心悸、焦虑、出汗、头晕、手抖、饥饿感等; ☞脑功能紊乱症状:神志改变,认知障碍、精神行为异常,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抽搐、昏迷,甚至死亡。 此外,面色苍白、额头出汗、心跳增快、血压轻度升高,也都是它的症状。 典型的低血糖症具有Whipple三联征特点,即: ①有低血糖的症状;②发作时血糖低于正常;③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。 ![]() 严重低血糖伤脑伤心 从发作到脑死亡只要几小时 在“血糖江湖”里,流传着这么一句话: 如果说高血糖的危害是以“年”来计算,低血糖的危害则是以“秒”来计算的。 ![]() 低血糖只要及时诊断,正确处理,大多预后良好。但若不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,可很快进展为昏迷,低血糖昏迷持续6小时以上,可导致不可逆脑损害,甚至死亡。 为什么低血糖的危害特别大? 刘佑韧医生介绍:糖、脂肪、蛋白质是人体三大营养物质,其中人体所需能量的50~70%是由糖类物质氧化分解提供的,所以糖类占了供能物质的一半以上。 而大脑几乎完全依靠葡萄糖供能,同时由于大脑耗能高,且不能合成与储存葡萄糖,因此需要源源不断地从血循环中摄取葡萄糖,以维持正常的脑功能。所以,一旦发生低血糖,大脑就像突然被断电,无法正常运行,严重者危及生命。 ![]() 另一方面,有些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,患者对低血糖的发生毫无感知,即无症状性低血糖,也称无感知性低血糖或无意识性低血糖。如部分反复低血糖发作的糖尿病患者、老年人或慢性空腹低血糖患者,血糖虽然已经降到2.8mmol/L或更低,但患者却仍无不适,直至最终陷入昏迷。 俗话说“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”,对于这类不知不觉的低血糖,特别容易延误诊断,错过**治疗时机。 此外,老年人的低血糖发作容易诱发心绞痛、心肌梗死、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,同样危及生命。 目前也有研究提示,低血糖对大脑的早期发育有害,5岁以下儿童反复发生低血糖,会对智商产生**性的损害。 ![]() 当低血糖发生了,应**时间供糖 低血糖发生了,你该怎样自救?刘佑韧医生介绍:首先需要供糖,尽快使血糖恢复正常! ![]() 如果是轻中度的低血糖,可以口服一些糖水或含糖饮料,也可以吃一些饼干、糖果、面包、馒头等,以便尽快纠正低血糖,缓解症状。 如果是重症或者怀疑低血糖昏迷,则需静脉注射葡萄糖液,甚至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、胰高血糖素等升糖药物,此时应立刻拨打120急救。 在纠正低血糖的同时,应积极寻找发生低血糖的原因,对因治疗。 ![]() 低血糖为什么会找上你? 这三大原因要特别注意 ![]() 既然低血糖这么可怕,它有哪些高危因子?哪些人需要特别注意?刘佑韧医生表示:低血糖的原因多种多样,它的分类也可以多种多样的,总体来说,分为以下三大类: 综上:有疾病和特殊用药人群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会更大一些,但是健康人也有可能发生低血糖,所以大家要注意。 ![]() 远离低血糖的发生,你该怎样做? ![]() **,合理用药。 如前所述,降糖药物是导致低血糖的最常见原因,因此,应特别注意合理使用降糖药物。对糖尿病患者来说,首先应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年龄、病程、预期寿命以及合并症、并发症、对低血糖的耐受性等制定适宜的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。 通常来说,一般成人糖尿病患者空腹可控制到4.4~7.0mmol/L,非空腹控制在10mmol/L以内。对于老年、低血糖高风险、预期寿命较短、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等的患者宜适当放宽。 确定合适的降糖目标后,应在内分泌专科医师的指导下,合理选择并使用降糖药物。 第二:治疗疾病。 积极治疗可能导致低血糖的疾病。胰岛素瘤在影像定位后,尽早手术治疗,低血糖可望得到根治。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者正规补充激素,肿瘤、肝肾衰竭、脓毒血症等需积极治疗原发病。 第三,规律生活。 应定时定量进餐,根据自身身体素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,合理运动,限制饮酒限制饮酒,尤其是不要空腹饮酒和酗酒。 第四,血糖监测。 定期监测血糖,尤其在血糖波动大、环境、运动、饮食、药物等因素改变时,要密切监测血糖。 第五,健康教育。 知识是武器。糖尿病患者,尤其是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药物的患者,应积极学习低血糖相关的防治知识,充分认识低血糖症的危害,掌握低血糖的具体应对措施。 来源:成都商报四川名医 转载仅供参考学习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,联系删除! |